第185章(5 / 7)
刘瑾要是孝顺她,她还觉得麻烦呢,现在这样挺好的,反正将来我闺女迟早抢你皇位。
“他联系了杨德祖,还有一些世家子弟,”周瑜淡淡道:“但杨德祖那小子你也清楚,滑不溜手,太子殿下很是困恼呢。”
杨修从小就崇拜沈娴,虽然后来他爹跟沈娴闹了顿不愉快,但这并不影响沈娴在杨修心里的地位。况且杨修可是人精,深知皇储的事情碰不得的道理,没看满朝文武,跟着沈娴打天下的那些分量重的臣子们从来都对太子和长安公主一视同仁吗?
一视同仁,用在普通人家的普通兄弟上,是正确的做法,但用在皇家兄妹上,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看看沈娴对她亲闺女宠到什么地步了吧,公主皇子以封地为号,刘曦的封号是长安。
换谁处在刘瑾这个位置,都会着急的。说白了,沈娴从一开始就在逼刘瑾恨她,要么主动退出,要么主动逼宫。
“我干了十多年,差不多了,”沈娴揉揉眉心:“二哥,你有什么想去的地方没?”
“我想回舒县看看,”周瑜说:“不过娘说她就落在长安不想动了,所以三妹……”
周瑜意味深长地看着沈娴:“现在天下太平,莫要再起纷争。”
“当然,”沈娴微微一笑:“这是我的天下,我的百姓。”
“跟太子交往过密的世家子弟里头,有爹娘跟你关系好的,敲打一番,”沈娴懒洋洋地说:“我可不想过了十几年,还要亲手去收拾曾经的旧部。”
世家坐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整治得过来的,沈娴用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一步一步蚕食瓦解他们的势力。她先是把郭嘉、贾诩这两个并非出身士族的人提上了三公,又借着两人之口,联合了马超和张鲁,以赐给马超世袭爵位和封清玄夫人为国师、封天师道为国教做交换,选益州、凉州和司隶三地为试点,大规模地推行了学堂制度,将举孝廉的一部分名额分给了学堂毕业的寒门学子,一点点改变了选官的途径,等到书院在全国普及之后,沈娴又完善了书院的等级制度,设定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等,每等之间需要考试层层选拔,通过之后方可进入下一级,最后高等书院的毕业考试题更是由尚书台命题,皇帝亲自判卷,当庭选拔出可用的人才来。
在司隶、豫州、扬州、兖州等世家盘踞的地方,书院的推行异常困难,阻挠重重;在凉州、并州、幽州等士族不多的地区,书院办的很是红火。沈娴没有明着命令世家不许捣乱,她只是下了一道旨意说,各个州郡的学子们允许外出求学,但要持身份凭证,在书院登记真实信息,然后由负责人上报州郡长官,去相应的地区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学子们会领到一些基本补贴,补贴由朝廷发放,平时成绩优秀的学子可以申请“助学金”,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书院里打工赚钱等。
除此之外,沈娴还把高等书院毕业考试的成绩加入了州郡大吏的年终考核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这些官员的仕途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考生们的来源,是按所读的书院算的,并不是按学子们的籍贯算的。
一年两年坚持得住,十年八年呢?不老老实实推行书院,把学子们都逼去了其他的州郡,学生少了,政绩仕途受到影响,长此以往,看谁坚持得住。
↑返回顶部↑
“他联系了杨德祖,还有一些世家子弟,”周瑜淡淡道:“但杨德祖那小子你也清楚,滑不溜手,太子殿下很是困恼呢。”
杨修从小就崇拜沈娴,虽然后来他爹跟沈娴闹了顿不愉快,但这并不影响沈娴在杨修心里的地位。况且杨修可是人精,深知皇储的事情碰不得的道理,没看满朝文武,跟着沈娴打天下的那些分量重的臣子们从来都对太子和长安公主一视同仁吗?
一视同仁,用在普通人家的普通兄弟上,是正确的做法,但用在皇家兄妹上,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看看沈娴对她亲闺女宠到什么地步了吧,公主皇子以封地为号,刘曦的封号是长安。
换谁处在刘瑾这个位置,都会着急的。说白了,沈娴从一开始就在逼刘瑾恨她,要么主动退出,要么主动逼宫。
“我干了十多年,差不多了,”沈娴揉揉眉心:“二哥,你有什么想去的地方没?”
“我想回舒县看看,”周瑜说:“不过娘说她就落在长安不想动了,所以三妹……”
周瑜意味深长地看着沈娴:“现在天下太平,莫要再起纷争。”
“当然,”沈娴微微一笑:“这是我的天下,我的百姓。”
“跟太子交往过密的世家子弟里头,有爹娘跟你关系好的,敲打一番,”沈娴懒洋洋地说:“我可不想过了十几年,还要亲手去收拾曾经的旧部。”
世家坐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整治得过来的,沈娴用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一步一步蚕食瓦解他们的势力。她先是把郭嘉、贾诩这两个并非出身士族的人提上了三公,又借着两人之口,联合了马超和张鲁,以赐给马超世袭爵位和封清玄夫人为国师、封天师道为国教做交换,选益州、凉州和司隶三地为试点,大规模地推行了学堂制度,将举孝廉的一部分名额分给了学堂毕业的寒门学子,一点点改变了选官的途径,等到书院在全国普及之后,沈娴又完善了书院的等级制度,设定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等,每等之间需要考试层层选拔,通过之后方可进入下一级,最后高等书院的毕业考试题更是由尚书台命题,皇帝亲自判卷,当庭选拔出可用的人才来。
在司隶、豫州、扬州、兖州等世家盘踞的地方,书院的推行异常困难,阻挠重重;在凉州、并州、幽州等士族不多的地区,书院办的很是红火。沈娴没有明着命令世家不许捣乱,她只是下了一道旨意说,各个州郡的学子们允许外出求学,但要持身份凭证,在书院登记真实信息,然后由负责人上报州郡长官,去相应的地区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学子们会领到一些基本补贴,补贴由朝廷发放,平时成绩优秀的学子可以申请“助学金”,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书院里打工赚钱等。
除此之外,沈娴还把高等书院毕业考试的成绩加入了州郡大吏的年终考核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这些官员的仕途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考生们的来源,是按所读的书院算的,并不是按学子们的籍贯算的。
一年两年坚持得住,十年八年呢?不老老实实推行书院,把学子们都逼去了其他的州郡,学生少了,政绩仕途受到影响,长此以往,看谁坚持得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