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5 / 7)
贞玉这条路虽走不通了,苏氏却发现了一条新路。原来她幼时也长在京中,是个寒门小户之女,因父母早丧又哥嫂无良,幼时也曾发狠要嫁个好人家。宋府提亲无疑是天降的大喜,谁知嫁过去才过了两年好日子,宋工正一死钟氏便张罗着分了家,将她发派到了徽县去。她六亲无靠丈无软弱,这些年过的十分憋屈,与哥哥也几乎断了往来,是已娘家算是已无亲属。自这回回京之后,她闲来成日逛着东市几座银楼绸缎庄,成衣铺。
与那铺子里的掌柜们,女客们成日闲聊东家长西家短,她竟打听着了自己家当年出嫁的一个远房姑姑,人称苏姑奶奶的。因其消息灵通,如今几乎半个京城老爷们夜里宿在那一房院子,那个小老婆上月没来葵水,她竟比那自家的主母还要清楚些。而对于京中各门各户间的关系脉络也是熟门熟路,也因此而得了个外号叫巡城御史。如今在这京城里替人保媒拉纤着。
正月里皆是走亲戚的好日子,苏氏自己亲自置备了一筐子的年糕火腿等物,央赵和挑了,自己带着贞媛与贞怡两个坐了车驾一路边打听边问路,一直寻到了城北的开宝寺附近,才在一条巷子里找着一座小院子,内里也不过一排两间西屋并一间东屋的小院。这苏姑奶奶倒是十分亲热,见是自己多年不见的侄女儿带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上门,喜的冲了出来道:“当年听闻你去了外地,多年都不曾走动,如今可还好?”
苏氏最不缺的就是衣服,又头上金钗螺钿,点翠凤钗,贞媛与贞怡两个亦是穿着出风毛领的长棉袄,虽不算一等的富贵模样,看着也是殷实人家的女儿。这苏姑奶奶前后打量了一番,见是两个欲待说亲的好苗子,心里喜的什么一样,忙让了苏氏几个进门。
苏姑奶奶嫁的丈夫姓丁,早已故去。如今跟儿子媳妇同住在这小院里。她已经过了古稀之年,瘦的脱了形样,虽白发苍苍说起话来却是中气十足。那丁大郎与自家媳妇因是年下,带着孩子亦去走亲戚串门户了,是以只有苏姑奶奶一人在家中。她忙出忙进端了些大过年时准备的油果子干果等物,便张罗着执意要作顿饭。苏氏看她裙下裤管里伶伶仃仃两只细脚忙出忙进,眼看就要断掉似的,忙拖住了道:“姑奶奶,侄女此番来,并不为要吃饭久坐,而是有桩难事有求于你。”
苏姑奶奶这才坐了问道:“不知是何难事?”
苏氏讪讪一笑,指了贞媛道:“这是我的大姑娘,如今也到双九年华。因那徽县贫寒没有寻得好门户,尚还字待闺中……”
苏姑奶奶双手拍了大腿跳起来道:“你姑奶奶我如今作的正是这保媒拉纤的行当,京中不知多少黄花大闺女,皆是我保的媒拉的线。”
她瞧贞媛羞红了脸扭头望着一边,无论身段脸面,皆是上等的上等。满脸喜气道:“这一京城中,上到那尚书府的老爷,下到应天府的衙役,那里有未婚的少年郎,我皆是盘的门户清清,此事但请包在我身上。”
苏氏也是大喜道:“如此就有劳于你,只是你不知,我命不好,生了一串子的姑娘,这是头一个,下面还有两个未带了来。虽说容貌不似她们姐姐,但仍是百里挑一的好相貌。”
苏姑奶奶听了立即就掰起手指来:“许尚书家的三公子,今年年方十八,生的一副好相貌,仍未婚配。在我这里备着案正是要寻房家世清白容貌挑尖的贤妇人。王侍郎家的大公子,年级轻轻丧了原配,亦在我这里挂了号儿要寻个贤妻。尹天府的周府尹更是,两个公子皆到年岁,俱是正寻佳配的时候。”
苏氏听了这话,知自己是来对了地方,遂自腰间掏了一张十两的银票出来压在桌上道:“多年未见,这些银钱是份小心意,原是我该孝敬姑奶奶的。”
苏姑奶奶推了银钱道:“若替别人说成个媒受些赏钱,原也是应该的。如今她们是我嫡亲的外孙辈,那好收你的钱。”
苏氏执意推让,那苏姑奶奶才接了,因其知苏氏嫁的是宋府二房庶子,又拉着苏氏讲了许多北顺侯府章氏与宋府二姑娘贞玉婆媳之间的龃龉并那侯府五公子与贞玉两口子之间的夫妻私事。若不是苏氏看着两个未嫁女儿再旁怕听了不雅,只怕苏姑奶奶能从天亮说到天黑再说到天亮去。
苏氏带着两个女儿告辞时天已黑透,虽在丁家连口水都未能沾唇。辞过了一再相留的苏姑奶奶上了马车,苏氏十分信心的对贞媛言道:“如今有了你们这姑姥姥,那里还用愁什么婚事?尚书家的公子,侍郎家的少爷,都须得你来挑拣着想嫁才嫁。”
↑返回顶部↑
与那铺子里的掌柜们,女客们成日闲聊东家长西家短,她竟打听着了自己家当年出嫁的一个远房姑姑,人称苏姑奶奶的。因其消息灵通,如今几乎半个京城老爷们夜里宿在那一房院子,那个小老婆上月没来葵水,她竟比那自家的主母还要清楚些。而对于京中各门各户间的关系脉络也是熟门熟路,也因此而得了个外号叫巡城御史。如今在这京城里替人保媒拉纤着。
正月里皆是走亲戚的好日子,苏氏自己亲自置备了一筐子的年糕火腿等物,央赵和挑了,自己带着贞媛与贞怡两个坐了车驾一路边打听边问路,一直寻到了城北的开宝寺附近,才在一条巷子里找着一座小院子,内里也不过一排两间西屋并一间东屋的小院。这苏姑奶奶倒是十分亲热,见是自己多年不见的侄女儿带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上门,喜的冲了出来道:“当年听闻你去了外地,多年都不曾走动,如今可还好?”
苏氏最不缺的就是衣服,又头上金钗螺钿,点翠凤钗,贞媛与贞怡两个亦是穿着出风毛领的长棉袄,虽不算一等的富贵模样,看着也是殷实人家的女儿。这苏姑奶奶前后打量了一番,见是两个欲待说亲的好苗子,心里喜的什么一样,忙让了苏氏几个进门。
苏姑奶奶嫁的丈夫姓丁,早已故去。如今跟儿子媳妇同住在这小院里。她已经过了古稀之年,瘦的脱了形样,虽白发苍苍说起话来却是中气十足。那丁大郎与自家媳妇因是年下,带着孩子亦去走亲戚串门户了,是以只有苏姑奶奶一人在家中。她忙出忙进端了些大过年时准备的油果子干果等物,便张罗着执意要作顿饭。苏氏看她裙下裤管里伶伶仃仃两只细脚忙出忙进,眼看就要断掉似的,忙拖住了道:“姑奶奶,侄女此番来,并不为要吃饭久坐,而是有桩难事有求于你。”
苏姑奶奶这才坐了问道:“不知是何难事?”
苏氏讪讪一笑,指了贞媛道:“这是我的大姑娘,如今也到双九年华。因那徽县贫寒没有寻得好门户,尚还字待闺中……”
苏姑奶奶双手拍了大腿跳起来道:“你姑奶奶我如今作的正是这保媒拉纤的行当,京中不知多少黄花大闺女,皆是我保的媒拉的线。”
她瞧贞媛羞红了脸扭头望着一边,无论身段脸面,皆是上等的上等。满脸喜气道:“这一京城中,上到那尚书府的老爷,下到应天府的衙役,那里有未婚的少年郎,我皆是盘的门户清清,此事但请包在我身上。”
苏氏也是大喜道:“如此就有劳于你,只是你不知,我命不好,生了一串子的姑娘,这是头一个,下面还有两个未带了来。虽说容貌不似她们姐姐,但仍是百里挑一的好相貌。”
苏姑奶奶听了立即就掰起手指来:“许尚书家的三公子,今年年方十八,生的一副好相貌,仍未婚配。在我这里备着案正是要寻房家世清白容貌挑尖的贤妇人。王侍郎家的大公子,年级轻轻丧了原配,亦在我这里挂了号儿要寻个贤妻。尹天府的周府尹更是,两个公子皆到年岁,俱是正寻佳配的时候。”
苏氏听了这话,知自己是来对了地方,遂自腰间掏了一张十两的银票出来压在桌上道:“多年未见,这些银钱是份小心意,原是我该孝敬姑奶奶的。”
苏姑奶奶推了银钱道:“若替别人说成个媒受些赏钱,原也是应该的。如今她们是我嫡亲的外孙辈,那好收你的钱。”
苏氏执意推让,那苏姑奶奶才接了,因其知苏氏嫁的是宋府二房庶子,又拉着苏氏讲了许多北顺侯府章氏与宋府二姑娘贞玉婆媳之间的龃龉并那侯府五公子与贞玉两口子之间的夫妻私事。若不是苏氏看着两个未嫁女儿再旁怕听了不雅,只怕苏姑奶奶能从天亮说到天黑再说到天亮去。
苏氏带着两个女儿告辞时天已黑透,虽在丁家连口水都未能沾唇。辞过了一再相留的苏姑奶奶上了马车,苏氏十分信心的对贞媛言道:“如今有了你们这姑姥姥,那里还用愁什么婚事?尚书家的公子,侍郎家的少爷,都须得你来挑拣着想嫁才嫁。”
↑返回顶部↑